“在那蓝蓝的天空下,有一群快乐的小娃娃,就像那洁白的蒲公英,海角天涯都能安家,风风雨雨都不怕……”。5 月29 日晚,“博爱同行共同长大”中山市庆“六一”晚会上,来自中山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800 多名小朋友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舞台上手拉着手,与台下的观众和小朋友一起合唱了这首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集体创作、专为流动儿童谱写的歌曲《共同长大》。
“我感觉中山就是我们的家”
看着自己的学生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登上大舞台为全市观众表演合唱,站在台下的小榄丰华学校左静老师心情非常激动,作为小榄丰华学校合唱队的领队,她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她告诉记者,丰华学校刚成立三年多,在校学生多是来自江西、湖南、广西、四川、福建等地,学生的父母多是在宝丰工业区打工的流动人口中,真可谓“南腔北调”。但这些流动儿童在中山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也能与当地的小朋友一样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学校在成立之初就开设了各种爱好兴趣班,合唱队于去年初成立,喜爱唱歌的小朋友平时经常参加合唱队的训练,经过学校音乐专业老师的细心培养,学生们的声乐知识水平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今年3 月初,得知能参加全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合唱比赛,学生们更是兴奋不已,“终于有机会检验一下自己的训练成果了”。
“一起学习,共同长大;南腔北调,一起玩耍”。丰华学校合唱队员、五年级学生丁姗姗随时都可以唱出那首《共同长大》。今年10 岁的她老家在安徽阜阳,10 年前爸爸妈妈来到了中山,她是生在中山长在中山的流动儿童,爸爸在厂里做电工,妈妈在家打理家务。这10 年来,她并没有感觉到自己与本地的小朋友们有什么不同,她和同班同学一样,平时都与本地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我在这里有快乐的生活,我感觉中山就是我们的家。”
让流动儿童在蓝天下共同长大
市妇儿中心不仅关爱户籍儿童,也关爱流动儿童。该中心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两年来,该中心在承办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针对流动儿童的“让我玩”体育公益项目过程中,发现流动儿童仍然需要更多社会的关爱。2008 年底,中心成立了公益性流动儿童合唱,看着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下一天天成长,中心萌发了举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少儿合唱比赛的念头,同时也萌发了要为流动儿童谱写一首歌的念头,旨在丰富流动人口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推进艺术素质教育,加强流动人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流动儿童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鉴赏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今年3 月,市妇儿工委、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决定,联合主办中山市首届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少儿合唱比赛,并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承办。5 月18-19 日,合唱比赛在该中心精彩上演,全市46 所外来工子弟学校派出合唱队参赛,约2500 名流动儿童积极参与、放声歌唱,以此欢度“六一”儿童节。
这次成功举办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合唱比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省妇联副主席杨建珍说,中山妇联组织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开展“爱心父母”志愿行动、净化网络环境行动、流动儿童“阳光伙伴夏令营”、首届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少儿合唱比赛等活动,这说明中山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等儿童群体,为全省提供了新鲜的经验和有益的参考。她代表省妇联向中山市妇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市妇联梁丽娴说,举办首届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少儿合唱比赛,是中山妇联拓展服务流动儿童的载体之一。她衷心恳请全市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市儿童工作发展,帮助我们身边有需要的困境儿童、流动儿童,让他们也能在中山这个博爱之城里共同健康成长。
摘自《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