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心情密码,学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发布时间:2009-03-10 15:22:37

现代人有很多问题跟情绪困扰扯上关系,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跟许多情绪不期而遇,如喜、怒、哀、乐、悲、恐、惊,严重一些就形成所谓的忧郁症、恐慌症、强迫症等等。也因此有许多人以信奉宗教来安定情绪。

情绪是一切生命背后的原动力

其实情绪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一切生命背后的原动力,它带给人们行动的力量及能量,并协助人们表达内心真正的感受。我们通过情绪才能找到内在问题的根源,与内在的心灵产生真正的连结,拥有内心真实的平静及力量,不再恐惧及担忧。

例如当孩子的功课不如自己的预期,导致亲子关系不好,接下来可能就是为他寻找最有名的补习班、家教老师,更与学校导师做最密切的联系,并且给予最严厉的督导与监控,目的就是要孩子功课好。实施了一段日子以后,发现不只功课没起色,亲子关系更紧张、更恶劣,原因出在哪儿?这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对功课不好这件事,也许真的是孩子没有找对读书要领,也有可能是自己内心的不平衡,也许是一个偏差扭曲的人生观——功课不好就等于他的人生完了。也许是过时的限制性信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许是自己幼年失学的伤痛、自卑——低学历是自己失败的关键。如此真实又勇敢地去面对与寻求导致关系不好的信念,当真正原因被面对、被解决时,自然就会转成正面的力量。

愤怒是心灵的新陈代谢

愤怒是一种伟大的自我疗愈方法,愤怒的发泄是心灵上的新陈代谢。一般人对愤怒充满了负面的想法,事实上,愤怒有其正面力量,因内在累积了许多愤怒,如果未做适当的纾发,反而可能生病,因此愤怒在生理上可以加快代谢速度,涵养体能及精力。在心理上则为人格灌入力量感,是行动上的强烈趋力。

其实一个人之所以产生愤怒,是对自身的无力感,对自己感到没有用的情绪。当外界的人、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时,心境就会充满无力感与愤怒。这时候该如何处置呢?可能的作法,会是上街头抗议,表达诉求;或到海边大喊大叫,调整受压抑的情绪;或告诉自己要平静、要正面、要积极乐观,甚或冥想、打坐、修行、转念,如此真的有效吗?答案是未必。

我们需要真正去明白意识心、思想与情绪三者之间的相互补偿、相互协助的运作关系,要了解愤怒的正面力量:愤怒是要为意识心带来渴望已久的力量,使之变成强大的行动驱力,解除无力的阴霾及压抑,而去面对心中真正的感受,及冲破人际沟通的障碍,进入更和谐的境界。愤怒是要为清除体内累积已久的代谢毒素,改变身体的新陈代谢及发动荷尔蒙重新平衡,更有助于治疗疾病。因此要全心地跟随及接受愤怒的情绪,千万不要恐惧被愤怒席卷或压抑愤怒的情绪,全心地跟随愤怒找到其背后的另一个情绪,找到内心真正的力量与平静,而彻悟“到底这愤怒是我哪种信念所带来”,彻底瓦解“相信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信念。如果你持续对家人、朋友、社会愤怒,就表示你相信自己是无力的,所以要顺着愤怒收回投射,找到自己的力量,才能令自己的生活及整体大环境更好。

“恐惧”保障心灵的安定与自在

恐惧是人一生中所面对的最大负面情绪,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遭遇到的情绪,如恐惧生病、失业、孤单、黑暗,或亲人的生离、死别等等。但人们并不知道恐惧的原始目的,是为了保障心灵的安定与自在,让心灵不致于伤害自己或他人。

所以若想真正克服恐惧,先要肯定恐惧情绪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令我们免除更大的灾难,再勇敢又诚实地面对:“到底我在恐惧什么?”。否则想象中的恐惧不只会削弱我们的精神、体力及免疫系统的健全性,更剥夺我们面对问题的力量感。我们要用健全的意志力,驱散那栩栩如生却是莫须有的恐惧,更要进一步加强内在的信心,自我解决困境的能力,视恐惧为最好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恨”是来自期待的落空

恨,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可怕。恨是来自期待的落空,是恨那与爱分离的感觉,绝不是恨一个对象。一个人因为先感受到爱的甜蜜与温暖,而在期待落空,或因所爱的人做了令你伤心的事,于是在剎那间,爱被冻结、被摧毁、被背叛,而以心痛的感觉所取而代之的情绪,这就是恨。此时,由于心中留有爱的甜美记忆,以致当下觉得“爱不在了”,“与爱分离了”而受不了,痛苦也增加了,想重新得回爱的渴望,终于由爱生恨。所以,恨其实是为了引领我们找回心中的爱,若能明白此理,就能让恨成为回到爱的道路。

情绪重在理解疏导,别将心情按钮交给别人

无论何种情绪,它本身都是一种生命的能量。当内在有情绪产生时,要清楚情绪本身是件好事,情绪起伏表示我们内心的情感和能量是流动的、活跃的。否定自己的情绪是一种压抑的行为。即肯定情绪的存在,同时又不以自己的情绪去伤害他人,但可让他人知道自己内心有情绪。情绪来时犹如洪水,要真心面对,只能去理解、疏导,而不能围堵或压抑它,这会造成能量的阻塞。真实地体会这些情绪的能量,如感受到悲伤或沮丧情绪时,别急着去抗拒或否定它,而是去接纳并跟随它进入心灵更深的领域中,更淋漓尽致地做自己,才最开心,也最自由自在,也更能觉察、贴近自己的情绪,才能够平衡自如地释放出生命的能量,使身心更能沉淀宁静。

了解情绪的真面目,除了接纳情绪,肯定其正面力量外,也要找出会让自己情绪起伏,如愤怒、恐惧、悔恨等的真正原因,同时只要自我认为言行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人世间的成败毁誉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也就不那么容易情绪化了。最重要是应学会尊重别人的感受,也要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别将情绪的按钮交给别人,觉察自己的任何起心动念,以身体反应可透露的讯息,重新打开被阻塞的能量,保持身心的平衡,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摘自《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