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美好”我家的成长故事优秀征文展示三等奖⑧《父子间的一个道歉》
发布时间:2023-10-17 17:28:00

作者:王晓菲

  “图图还想喝酸奶但是妈妈不允许,图图很伤心很生气,所以哭闹,还说自己不喜欢妈妈是吗?妈妈听了很伤心,我们跟妈妈道歉好吗?”在房间冷静的我听到门外爸爸跟儿子的对话,内心暖暖的。
  要知道爸爸之前可不是这样,在他的眼里,犯错了就需要立刻道歉,有情绪是不应该的,这就是规则。其实爸爸很爱孩子,每次从医院下夜班都要陪他玩,但是娃会更粘妈妈,因为妈妈能够给他提供更多情绪价值。为何爸爸会有这样的转变,这需要从“对不起的故事”说起。
  有天晚上我下班回家,听闻了“爸爸与儿子之间对不起的故事”。故事的经过是爸爸带儿子到紫马岭动物园游玩,时候不早了于是爸爸想让儿子回家,但是他不愿意,就打了爸爸一巴掌。爸爸说,一路上都在让儿子给自己道歉,他都不肯,最后说到要哭了也还是不肯道歉。晚上,爸爸又提起这个事情,还想让儿子给他道歉,但是儿子避而不谈。
  提起这件事时,爸爸依然生气,觉得儿子这个行为很不好。作为心理老师的我听了就给爸爸分析:其实那个当下,你们陷入了情绪的拉锯战,都在想着“要对方听我的”,在争输赢,其实没有意义。你的要求是没错,但是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教育孩子需要先连接,再纠正,也就是和善而坚定。让孩子道歉的本质,是让孩子意识到这个事情他做错了,以后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
  我把儿子抱过来,跟他分析:“今天爸爸带你去动物园玩,你玩得很开心不想走。但是爸爸让你回家,所以你不开心,有些生气是吗?因为你还想继续在那里玩一会儿?”孩子一听,立刻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理解,情绪也就缓和了很多。接着,我说:“你不开心生气,你想继续玩,可以好好跟爸爸说。但是你打了爸爸,这个是不对的,所以咱们要跟爸爸说对不起。”此时,儿子已经意识到他的错误了,但是转过头回避,只留下一句“我不说话。”我对儿子说:“你可以去抱抱爸爸或者亲亲爸爸,就表示你给他道歉了。”然后,他就过去拥抱了爸爸。
  有些时候我们不一定要以大人的意志想法来要求孩子,尊重孩子的性格情绪差异也很有必要,更重要的是让他意识到错误并且愿意承担责任和改正。我认为不一定要说出“对不起”三个字,用行动去道歉也是可以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正确地处理。
  后来爸爸故意表示不亲啊、不抱啊,在玩闹中引导儿子说“对不起”。
  只要孩子有一点点的突破,我们就应该及时肯定,虽然不一定当下一步到位,但“好的行为——做到了——得到肯定——原来我可以”这样的正循环对孩子的影响就跟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反之“高要求——达不到——自卑”这样的恶性循环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容易轻言放弃。
  这次父子间的一个道歉,让爸爸了解到和善而坚定的养育方式,也让他看到了孩子情绪的重要性。所以在妈妈与儿子发生冲突时,爸爸运用和善而坚定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成长不就是这样吗?在错误中成长,在时间中成长。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正是我们的耐心、陪伴和引导。这样一个道歉的故事,让我感受到育儿路上夫妻之间的相互支持和成长的重要性。也因为彼此开放的态度,让孩子在情绪行为方面得到足够的理解和正向引导。整个家庭在挑战和问题的解决中,也变得越来越温馨和谐。

                                        

  《父子间的道歉》标题就很有悬念。前部分是不错的故事,后半部分有点像案例分析,多点讲述可能会更好。

  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编辑
  编辑:史静芳 卢章梅
  一审:张明玉
  二审:阳艳峰
  三审:陈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