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子女在中山也能获得艺术熏陶
中山市连续两年组织民办学校千名学生赴广州参观广东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

“老师,这恐龙蛋化石怎么很像我老家河边的鹅卵石?”“嘘!小声点,不要影响别人参观”,10月16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和广东美术馆的各个展厅里,400多名身穿不同校服却戴着相同的黄色太阳帽子的小朋友,面对一件件稀奇的古生物和海洋生物化石、标本,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还有悠久的岭南文化,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他们融入了一个精彩纷呈、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这群孩子都是来自中山的外来工子弟,他们正在“南粤幸福活动周—艺术之旅·幸福有你”途中。
由中山市社工委、市妇联主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共同长大公益服务中心承办的“南粤幸福活动周—艺术之旅·幸福有你”,于10月14日至28日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山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近千名外来工子弟学生分批前往广州市,参观广东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至此,中山市已经连续两年举办该活动,到广东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接受艺术熏陶的中山外来工子弟学生超过1000人。
南区恒美学校五年级1班学生黄婷婷告诉记者,她老家在贵州农村,父母亲来中山打工已经12年,她在中山出生,感觉中山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她虽然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外出学习活动,但还是第一次来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和广东美术馆。“看到恐龙化石标本,是不是环境被破坏了,恐龙没有食物而饿死,所以今天我们都看不到恐龙了,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环境,不要破坏自然规律。”
在广东美术馆,学生们对一幅幅大师级艺术作品的好奇心更强烈,经常追着老师请教作品的含意。中山市恒美学校美术老师许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学生都说大开眼界,学到了很多生物知识和美术艺术方面的知识,也希望中山市能组织更多的类似活动让外来工子弟学生外出接受艺术熏陶。
“他们对很多艺术作品还不可能真正领悟其艺术风格的内涵,但学生们都在用心去感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这对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很有帮助,艺术家们的创作理念一定会给这些孩子们的童真增添艺术涵养,等他们长大之后一定会回忆起这段美好的经历。感谢中山社工委、中山妇联对流动儿童的关怀,让这些外来工子弟从小也得到艺术熏陶,提高艺术修养及素质,共享幸福和美中山。”许老师如是说。
看孩子们排队在广东省博物馆门口合影时露出的“茄子”笑脸,该馆保安谢师傅感慨地告诉记者,他在广东省博物馆工作近10年,平时见到来参观的学生团队多数是来自广州附近的学校、幼儿园,如此大规模组织外来工子弟学生来参观的外地学校,目前只见过中山市的学校。“中山如此关爱外来工子弟,看来的确是一座博爱包容的城市。”
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肖都好告诉记者,2011年12月,中山市成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城市,2013年4月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流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市,至今已形成党政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近两年来,由该中心承办的家庭教育、亲子互动、儿童才艺等活动超过150多场,举办亲子活动超过1000多场;举办流动儿童合唱比赛、“南粤幸福活动周”、“炫彩100”美术绘画大赛等活动50多场,10万名流动儿童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和才艺,外来工子弟已经成为新老中山人融合的纽带。
来源:《中山日报》2015年10月28日第7590期A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