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属于母亲的节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似乎与生俱来就代表着温暖,念叨着心中都无比柔软。在蜜罐里长大的80 后母亲虽然在 “生存压力大与讲求享受”的矛盾中深深纠结,还是曾经被认为幼稚、娇惯、不懂爱的一代人,物质丰富的信息社会里,80后当妈的路上或许跟前几辈人存在许多差异,却也一直努力演绎好母亲这个角色。
“留点时间给自己”
依依是一个三岁男孩的母亲,是个典型的80后。“可以说,我是生了孩子之后,才摸索着开始学当妈。”
“做父母是需要‘上岗证’的,生理成熟可以生小孩,并不代表我们取得了做父母的资质。要成为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母亲,这是需要学习的。”学会换纸尿布、学会哄孩子睡觉、学会平衡工作和家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踏上母亲这条路,也就意味着走上了终身学习的路。
依依认为,在育儿理念上,上一代人大都觉得当父母是一件不需要学习的事,他们觉得为人父母,只要凭着“我这是为了你好”的出发点做事就不会错。而80后这一代人,已经在有意识地反省上一代的教育理念,80后妈妈们不再觉得,只要打着“为了你好”的名号,就能理直气壮地打孩子骂孩子。上一代人,囿于生活条件,还停留在把孩子养大的阶段,80后更多的是想着如何让孩子更快乐地、健康地成长。
对于上一代来说,做母亲的总爱把“牺牲”和“奉献”挂在嘴边,可对于有些80后妈妈来说,她们是母亲,更是自己。陈果就是这样一位“辣妈”。陈果说她不喜欢“孩奴”这种说法,不管多忙她都会留点时间给自己。她原本和老公两地分居,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她主动辞了职,带着孩子来到老公所在的城市。辞职后,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写作,现在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陈果认为,最优秀的母亲,是能够和孩子一块成长、让孩子引以为豪的母亲,而不是拿牺牲来索取回报。
坚持科学育儿
1983年出生的韩辰在2012年10月多了一个身份——母亲。孩子在肚子里的时候,韩辰就开始通过网络“预习”育儿知识,各种著名儿科医生、育儿专家的微博关注了个遍。在孩子落地的那一天,她没有丝毫紧张、不安,因为她一切都准备好了,包括之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预习”。
然而,在家里,那是一场“科学”育儿与传统观念的碰撞,家婆为了孩子好带,希望半岁后不喂母乳,而韩辰自己不辞辛苦坚持当“背奶”妈妈到孩子一岁半;家婆从小孩满月就想给孩子“把尿”,但韩辰从许多育儿专家的微博了解到,“把尿”对孩子不好,等到孩子足够大了,他自然而然会自己拉尿,如今孩子两岁半了,晚上睡觉还会给他穿尿片。在韩辰看来,这应该是科学和更高效的育儿,就像手推车、汽车座椅一样,这些过去没有的东西,现在都是带孩子的好工具。
在育儿路上,韩辰从不节省。对于孩子,只要是她看中的产品和服务,基本会毫不犹豫地出手。对于消费,她更注重品牌和产品质量。奶粉讲究牌子,米粉也得认准品牌,做辅食要搭配各种营养。
当妈妈,首先要自己开心
当初在产房里,当护士把儿子抱到阿玲怀里时,她说了一句:“我觉得自己真伟大。”逗乐了一旁的护士。如今,8年过去了,儿子转眼上小学二年级了。阿玲觉得,作为一名合格母亲,“开心”比“伟大”更重要。
在儿子的养育问题上,阿玲提前和爸爸妈妈达成协议:在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外公外婆不能出面来“救驾”。因为,在教育问题上的统一,因此,儿子成长环境还比较好,性格也比较乖巧,很少会蛮横地耍赖。
但是随着儿子读小学,慢慢走向独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阿玲感觉孩子开始偶尔会不愿意和她说心里话了。在辅导功课的时候,两人也曾发生冲突。有一回,阿玲给儿子辅导作文。阿玲态度严厉地批评了儿子,他大哭。事后,阿玲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和儿子的沟通出了问题。事后阿玲通过写信的方式和儿子讨论这次事件,向儿子道歉。
但是,有些问题是阿玲无法解决的。因为长期上晚班,阿玲和儿子的作息时间很难统一,只有周末有时间陪儿子。“心里总是不免有些内疚。”因此周末,阿玲一般都是围绕着儿子的生活圈子,和儿子同学的家长一起出去玩。经常看儿子爱看的书和电影,让自己能够跟上儿子的成长节奏,能够和他有共同的语言。
不过阿玲还是会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每年,她都会和闺蜜结伴出游。“当妈妈,首先要自己开心,才能给孩子正面的言传身教,那种为了儿女一味地牺牲自己,我是不认同的。”
老人不在家她成了真正的妈妈
这些天晨曦妈妈张女士特别疲惫,一边工作,一边带娃,“母亲节”的各种待遇已经被抛到九霄云外,能够为宝宝们烹饪好一日三餐,照顾他们不生病,不受伤,已经成为她生活的全部。此时,她才意识到做一个真正的“母亲”是多么不易。
晨晨曦曦是一对两岁八个月的双胞胎,自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全家人就陷入了紧张的育儿生活中,幸亏张女士的父母一直帮忙照看孩子,产假结束后,带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姥姥姥爷身上。
尽管张女士工作辛苦,没有规律,但凡空暇时间,她都会在家陪伴孩子,一起看绘本,一起玩游戏。就算如此,她也从来没有尝试着“全天候”带孩子。姥姥姥爷出行旅游的计划,让这个想法最终被动地变成现实。一去十天,一对一带娃,这对张女士夫妇来说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爸爸特意请假在家带孩子,而妈妈则兼顾工作。从前孩子六点起床,总是由姥姥姥爷带着出去买早餐、撒欢,夫妻俩还可以睡个懒觉,但是现在晨曦爸妈的生物钟被调前了两个小时。爸爸妈妈不得不放弃懒觉,陪着孩子们玩耍,妈妈去上班,下班要买菜回家,爸爸做饭,妈妈带孩子。吃完饭洗碗、收拾桌子和孩子们洒了一地的食物,哄睡,玩耍,再做饭……一套程序下来,两个人几乎都累得筋疲力尽。好动的孩子没有一刻宁静,他们终于能够理解父辈们带孩子的辛苦,张女士也能理解全职妈妈们的苦衷。
虽然很疲惫,但是张女士也发现孩子的一些变化,和妈妈在一起,哭闹的时间少了,胆子也变得大了,外出玩耍时会主动和别的小伙伴们交往,笑容经常挂在孩子的脸上。晨晨曦曦特别喜欢和妈妈腻在一起看绘本讲故事,而张女士也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个母亲艰辛中的甜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