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的孩子在多数家长看来,还只是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小孩;但是2岁大的孩子自身却有着强烈的自主愿望,喜欢自己穿衣、自己吃饭、尝试学着像成人一样穿鞋。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变化,极少能得到家长的重视。”昨天,台湾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董青华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讲,呼吁家长在孩子早教期“懒惰”一些。
孩子的事少帮忙
“每个孩子从一岁零两个月开始,自我意识就会越来越强。从这个时期开始,就进入到小孩生活习惯、排便习惯以及进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董青华认为,这个时期最好的早教方式,就是在积极引导的前提下,不干涉孩子的自我行为。
以进食习惯为例。许多家长在孩子2岁多时还一直坚持喂食,一是怕孩子把饭撒得满地都是,二是孩子速度慢家长没有耐心等。董青华认为,家长这种阻碍孩子进食习惯养成的行为,很有可能导致孩子今后写字能力、认知和语言能力不足。
家长对孩子进食习惯的干涉,除了孩子吃饭姿势,还包括平时喂饭的习惯。“家长喂孩子,一下子就是一大口,但是没有考虑过孩子是否能吞得下。”董青华举例说,成人吃饭要慢慢咀嚼,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家长往往没有耐心等待孩子咀嚼,便用“恐吓”、“威胁”等方式让孩子吃饭。长此以往,就会变成孩子不爱吃饭爱吞饭。另外,孩子咀嚼能力不强,极有可能造成说话吐字不清。
小班不利人际互动
“孩子多大上幼儿园合适,上什么样的幼儿园合适?”问题一出,许多家长不敢轻易回答。
一直以来,择园问题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董青华认为,幼儿园的大小与设备的好坏并非最重要的因素,关键是看老师对小孩的态度和园长的理念。不少幼儿园、亲子班推出小班教学吸引家长,这样的教学方式董青华却不看好。“因小孩是去受教育,而非受照顾,孩子应该去集体环境中学习与人交往”,董青华建议,三岁的小孩平时接触的人应不低于25人,互动的人越多越好,有利于培养其人际社会互动关系,而且小孩要学会分享、合群、遵守规则,不能保护过多。
■互动问答
家长:孩子总是随意乱发脾气怎么办?
董青华:坚持一个原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这种方式是不被你接受的。无论孩子怎么发脾气,你可以装作看不见。等孩子情绪过去,再告诉孩子这种方式不被你所接受。还有一点,不要总是不断重复孩子的错误。比如孩子不闹了,你走过去说“闹够了吧,下次还敢不敢了”,这是在加深孩子对错误行为的印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不刻意指责。
家长:孩子两岁多,总抢别人东西怎么办?
董青华:孩子出现争夺行为是好事。首先说明孩子有互动意识,第二是孩子有了自主意识,想要显示自我权威。这个年龄出现这种问题,建议家长尽快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尽快让孩子找到与人互动的方法。比如有些孩子刚上幼儿园时总喜欢推人、打人,多数时候这样的孩子只是想引起别人注意,想和别人互动,只是没有找到合适方法而已。
来源:《中山商报》
|